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考试频道 > 高考 > 高考快讯 正文     
2010年浙江高考命题思路之文科综合
2010年06月09日    浙江在线·高考频道  http://gk.zjol.com.cn

  历史

  落实基础,重在理解

  命题注重考查学生历史新课程主干知识、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努力避免考查低层次的机械记忆,体现素质教育和减负增效的要求。如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美国的三权分立、孙中山民主革命活动、古代农耕经济、民族政策、科举制、海外贸易、恩格斯的理论贡献、古代先哲、道家思想、理学、现代中国外交、中东问题等都是历史新课程主干知识或基本知识。

  关注过程,体现方法

  融合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考查,包括解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从整体上分析认识历史现象、“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等史学基本方法和历史的、辩证的、逻辑的思维过程。如第12题蕴涵的提纲挈领阅读历史论文的方法、14题从两幅牛耕图推理牛耕技术进步的过程、17题从理学两派辩论联系其学术观点的过程、18题从考古新发现和史料记载理解认识明代海外贸易情况、23题从战争形势图分析认识这次战争的影响、38题在世界大背景下分析认识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39题对三权分立制度设计的辩证评价、自选第9题对“陆法言现象”的分析、自选第10题对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主要理由的概括等。同时注意考查多层次的历史学科能力,如对图文转换、概括、评价、比较分析、解决问题、将获取的信息与相关知识建立有效联系、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特征等能力的考查。

  创设情境,融会贯通

  历史情境的营造是历史有效教学的关键之一,呈现历史情境也是历史命题的要素之一。命题创设题干情境努力做到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如历史论文关键词、古代牛耕图、古诗、理学家辩论、考古新发现与研究性学习搜集的史料、学科术语、孙中山言论、中国外交史相关简表、中东战争形势图、通货膨胀示意图、历史文献材料、文化遗产图片等,从而使知识活化,融会贯通,贴近学生,体现了高中历史新课改理念。

  中外关联和古今贯通是高中历史新课程特点之一,命题时也注意了体现,如第38、39、18题等;同时还注意高中历史新课程5个模块和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都有涉及。

  体现人文,着眼素养

  融合体现历史新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考生通过试题得到人文精神熏陶。命题凸现文明史观,“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试题反映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许多基本内容。同时注意体现全球史观,将中国史放在整个世界的背景下加以考察,如第38、12题等。

  “知古通今”、“以史为鉴”是历史学科的特点,与现实的联系关键在于思想观念。本次命题没有刻意直露地表现现实热点或焦点问题,而是通过隐性的介入来体现历史的时代意识,如技术进步、民族团结、民族工业、考古发现、经济危机、制度创新、中东问题、外交成就、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等主题,倡导一种具有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世界意识的现代公民素养。

  地理

  突出主干知识,注重能力立意

  地理试题保持了题型、结构上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内容上体现了重视基础,突出主干,渐变过渡,稳中有新的命题意图。试题选材类型多样,试题结构自然与人文比例适当。内容涉及到太阳高度角变化、等高线判读、气候成因、农业地域类型、区域差异、区域可持续发展等。

  突出能力立意,注重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查。试题根据《考试说明》阐述的考核目标与要求: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四个方面,要求考生在新图表、新情景和新材料中,通过获取图文中的显性和隐性信息,灵活运用已掌握的地理原理和规律,来描述、阐释、论证、探讨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如综合题37题呈现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体系”的全新材料,要求考生较全面阐述各个支持系统的变化趋势和原因,在能力考查上起点高、立意新、层次分明,对考生的思维能力要求高;自选模块“自然灾害与防治”试题,巧妙设计考查了台风路径转向点的经纬度变化。旨在积极引导中学地理教学重视能力和学科素养。

  凸显学科张力,注重图文转换

  注重图形语言的考查,凸显学科张力。试题减少了文字阅读量,适当增加了图表,更加注重对图表信息的获取、判断和辨析。如选择题第5、6题组考查了区域的定位等,第7、8题组考查了等高线判读等,综合题37题考查了地图的综合分析能力等。

  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色。试题涉及了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重点考查了气候因素、湿地成因、农业地域类型、产业结构的差异比较,以及航天发射、城市区位、生态环境的综合分析等。如综合题36题以南美洲北部为背景,分别从自然、人文角度一一设问,重点考查地理现象的背景分析与原理应用,注重图文转换,突出了区域的比较、综合的地理学科特色。

  体现课改理念,注重时代特色

  命题关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等充分体现地理学科时代性的知识内容;引导考生关注中国及世界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探究学习转变。如选择题第9、10题考查了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充分考虑了地理学科前沿发展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导向作用。综合题36题中“非法牧场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隐含了“全球气候变暧”生态环境问题,37题“环境支持系统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中隐含的“节能减排”,体现了新课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试题内涵的渗透。

  思想政治

  着眼基础,突出能力考查

  试题着眼于基础知识尤其是主干知识的考查。如选择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有企业竞争力的因素、供求与价格、利率与汇率、意识的能动性、创新及其作用、价值观、国家利益与国际关系等。综合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有依法行政与保障公民权利、对立统一、社会再生产、文化的作用等。这些内容不仅是支撑学科模块的基础知识,更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学科主干知识。同时,试题突出了对考生能力的考查。《考试说明》规定的学科考核目标基本能力的要求在试卷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即使是选择题也十分注重考查学生是否真懂并能活用。例如:第26题,考生只有综合运用利率、汇率的相关知识并通过投资收益比较,才能作出资金流向的正确判断;第33题对资本主义民主内含矛盾的认识,并非教材语言的简单复制,考生若对资本主义民主没有较透彻的理解,则难以作出正确的选择;第31题和35题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命题对于教学的指向主要在于尽可能改变过分强调知识教学和题海战术等现象,真正让学生既读好书,又不死读书。

  联系现实,注重价值引领

  试题背景材料中融入比较多的现实政治、经济、文化等生活内容,如上海世博会、中国高铁、哥本哈根气候会议、英国大选等。试题关注了我省经济文化发展的重大议题,如针对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象把城乡统筹问题引入试题。试题还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如房价过快上涨问题、政府行政权力滥用问题、社会保障制度问题、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问题等。命题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现实;引导思想政治教学继续贯彻新课改的基本理念,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稳中求进,推动课程改革

  推进中学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是试题命制的重要指导思想。与以往试题相比,今年命题严格遵循《考试说明》的要求,在保持试卷结构、题型及分值相对稳定的同时,力求稳中有进。在探究性试题的命制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如第41题提供了图表和文字信息,要求学生对特定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判断,并综合运用课本知识进行探究;该题引入辨析的设问方式,要求考生具备较高的思辩能力和论证能力。这些都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有助于推进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另外,今年试题还在适当降低整卷难度和减少阅读量上作了一些努力,以期减轻学生负担,引导中学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教育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教育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教育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教育频道"的电头。
相关稿件  
·“世界杯”成北京文综选择题 试题活 历史最难
·文综历史经典例题知识点解析
·高考文综经典例题知识点解析
·文综:五月中旬后再次回归课本
  分数线排名比照 更多
  ·2009年浙江省文理科第一批首轮投档分数线
·2009年浙江省文理科第二批首轮投档分数线
·2009年浙江省文理科第三批首轮投档分数线
·2009年全国211工程高校第一批首轮投档分数线
 
 
  院校动态 更多
  ·浙工大新推学籍预警 过程管理让“颜色”变淡
·台州学院2010年招生计划
·绍兴文理学院浙江省2010年招生计划
·绍兴文理学院2010年招生章程
 
  专业选择解读 更多
  ·盘点:2009年“冷热”就业专业
·浙江省高职高专重点专业名单
·浙江省本科高校重点专业名单
·211院校重点学科不完全搜索
 
 
  报考指导 更多
  ·【讲堂】2010年新课改高考政策及志愿填报技巧浅析
·【讲堂】规避风险 正确定位 理性选择
·【讲堂】新高考评价选拔模式中的平行志愿填报
·【讲堂】谨记:社会需求 实力匹配 兴趣爱好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输入答案:
123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