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55 淘志愿
55*55 浙江高考直通车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考试频道 > 高考 > 留学天地 正文

摈弃功利留学观 海归就业与留学性价比无关

2017-11-05 09:17:20 来源: 北京晚报 记者 李松林

  最近,一则“6年花200万留学,回国只拿几千元底薪”的报道在网络流传。伴随着新闻发酵,舆论纷纷感叹“留学的性价比变低了”。诸如“留学到底值不值”“海归就业难”等讨论也随之升温。

  事实究竟如何,留学回国就业会面临哪些“不适应”?记者采访了几位海归,来听听他们找工作的经历和感受。

  顺利

  很快找到工作,心里却也有落差

  “感觉工作还是很好找的,当然我是在青岛。”在俄罗斯留学六年、主修小语种的薛永璐说,回国后找工作并非如一些媒体渲染的那样艰难。“今年7月中旬回国,9月开始找工作。向大概四家公司投了简历,就找到了一份外贸方面的工作。”

  对于如此顺利的就业经历,她认为有几个原因。一方面,青岛是海滨城市,其所学习的小语种专业,在人才市场上比较吃香;另一方面,自己也务实。

  虽然找工作较顺利,但薛永璐认为现实与自己的期待有落差。回国后,薛永璐给自己就业的薪水期待值是每月6000元底薪,但现在底薪只有4000元,“当然会有提成,做外贸提成会相对高一点。”

  除了薪水有落差,薛永璐感慨,如今留学并没有明显的优势。“在就业上跟国内学生差不多。唯一优势是语言,其他方面不是特别大。”薛永璐说,回国找工作才发现,很多企业都把实习经历、资格证书、工作经验等当做参考因素,“像我们在海外,证书这一项就没法跟国内学生比,也欠缺跟社会沟通上的积累。”

  与薛永璐类似,在加拿大留学回国的苏芸也属较快找到工作的人。苏芸上月底回国,紧接着就开启“找工作模式”——提交校招申请、刷新招聘网站、留意各种求职信息……不到一个月时间,苏芸向16家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企业投了简历。“到目前,收到了两家外企和一家猎头公司的offer(录取通知),还有两家大型私企本月可以去终面。”

  苏芸认为,地域、就业城市、所学专业与行业现状、笔试题型等,都会影响海归的就业情况。“还有一些,国内企业笔试面试最基本的条件是要提交成绩单年级排名实习经验等。然而,国外很多高校没有这些东西……”

  焦虑“简历投了四五十家,等消息的就两家”

  张京最近挺焦虑。9月份,当她从英国诺丁汉大学起程回京时,可能没料到找份工作会如此坎坷——投了四五十家公司(大多都是世界500强或知名互联网公司),“参加笔试的也就20家左右,通过笔试的两三家,去面试的两三家,现在还在等消息的就两家。”

  “找不到工作还是有点急的。”张京2014年本科毕业后,在北京工作了一年多时间,最终选择留学读书。谈起如今和三年前找工作的差别,她直言留学带来的改变不小。“现在敢投大公司了,简历筛选能过去,如果是本科文凭,连简历都过不了。”而且,最大区别在群面环节——“跟我一起面试的全是‘985’或‘211’高校的硕士,本科、硕士基本都是名校。我和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了。”

  张京说,从她的感受来看,如今海归越来越多,人才也越来越多,企业招聘的人却似乎在变少。“三年前如果是这个学历,说不定找工作比现在容易些。”

  付琳琳的遭遇和张京相似。“我对校招一点儿都不乐观。”9月中旬,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回国后,付琳琳一直忙着寻找就业机会。

  截至目前,她已通过各种渠道投出20多份简历,已截止申请的十家企业都拒绝了她。不过付琳琳认为自己的情况比较特殊,“我本科不是‘211’或‘985’高校,实习经历也不是很丰富。”在她看来,用人单位看求职者的本科和硕士学校可以理解,但这对于本科学校一般、后期努力的求职者多少有些不公平。

  绕道考教师资格证、创业等自谋出路

  北京姑娘赵瑾算留学海归就业队伍中的另一类。今年9月,她从利兹大学回国后,就一直忙于复习功课,备考教师资格证。“觉得企业好累,想去公立学校当老师。”

  之所以想当老师,赵瑾说主要原因是自己感兴趣——教师行业有固定寒暑假,工作压力和节奏也能接受。据了解,赵瑾回国后只向某国企投过一份简历,应聘人力资源方面的岗位,但没有回音。

  如今,赵瑾每天都会在家复习几个小时考试内容。“要成为老师,考证只是第一步。如果这次考不下来,以后还会接着考。另外,等到明年3月份时,没准儿我会找找其他工作。”

  “趁着创业的风口努力一把,不想一辈子给别人打工。”袁茂波从澳洲读研归国后,开始创业“自谋出路”。对于创业,一开始家人和朋友并不支持,认为他浪费文凭,风险大不稳定。然而,袁茂波目标明确,最终说服了家人。如今,袁茂波的公司已有了五名员工,主要做新媒体创意和企业推广方面的业务。“运行状况还不错,现在算是起步了。”

  袁茂波说,除了去企业和创业,他认识的学长学姐,回国后也有考进了政府部门工作的。“每个人要的东西不一样,但我认为有一个规律——不管从哪里留学回来,如果是去大城市、大企业、热门行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是必然的。”

  观点

  留学生成分有变化要摈弃功利留学观

  海归回国就业是这些年出现的一个新话题。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之所以一定程度上存在“海归就业难”,主要有三个原因。

  其一,学生成分有变化。“尤其是,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如今外出留学的学生,在同龄人中学业成绩等各方面,不再像以前那般出类拔萃,更多的是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其二,如今一些学生出国大多没有系统性安排,是为了留学而留学。“不是为了成长发展需要,有一个系统的人生规划;不会太多考虑留学后去哪里工作或者找什么样的工作。留学成了最高目的。”其三,学生出国求学,周围环境,人际关系等都进入另一个文化环境中。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再回国就业,也有很多不适应,常常跟国内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有文化的隔阂和断层,也会影响他们就业。

  对于“留学性价比降低了”“如今不值得再留学”的说法,储朝晖认为不尽客观。他说,对于出国留学,首先应有一个基本定位——留学只是上大学选项中的一个,在国内上大学和去国外应该是统一的标准衡量。不能因为出国留学,就感觉比国内同龄人更高一等。同时,“性价比”不是因为“留学”本身发生变化了,而是留学的人不一样了,学到的知识内涵相对降低了。“这也是一个提醒,留学本身要理性,而不能是感性的冲动。”

  储朝晖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出国留学依然有增长空间。但他同时提醒,对于海归就业难问题要全面、客观地看待。不能因为出现这种现象,就否定留学的价值。应从大学原本的意义和价值来考察,看是否值得留学。同时,家长也要看孩子的成长发展需求究竟如何。而不是采取功利态度,认为留学回来能挣大钱、当大官等等。“重要的一点是,出国留学一定要选择跟自己成长需要、潜力匹配相适应的专业。这样才能更加符合实际,也更理性。”

标签:功利|留学 编辑:吴俏婧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教育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